抗日战争中最惨的战役,日本伤亡20余万精锐部队,极度解气的一战
引言
1937年-1938年是日军在中国战场上的全面战略进攻阶段,作为正面战场主力的国军,先后输掉了淞沪会战,北平战役,徐州会战,太原保卫战,南京保卫战等大型战役。日军也一路从沿海地区杀向了内陆地区,到1938年日军已经濒临武汉城下。
当时的武汉作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军政中心,早已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作战。武汉会战也由此爆发,虽然国军输掉了这场战役,但是武汉会战对于抗战却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这一战彻底挫败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抗日战争也是自武汉会战之后正式转为战略相持阶段。
一、第一枪响彻天际
就像是南京保卫战一样,武汉会战的第一枪同样也是在天空中被打响的。在日军成功控制南京之后,日军的空中部队就已经开始对武汉虎视眈眈。1938年2月18日中午,武汉大空战正式打响,这也是日军首次空袭武汉,比武汉会战正式开始的时间要早了三个多月。
展开剩余89%当时日军的12架轰炸机在26架驱逐机的掩护下直飞武汉,这些战机都是属于日军的陆航编制。从南京保卫战之后,日军海航部队就已经逐渐退出了中国战场,此后在中国战场上空活跃的主要都是陆航空军。
而当时迎战日军陆航的是我空军第四大队代队长李桂丹所部,此时第四大队仅有29架苏制E-15、E-16战机。苏联也是当时唯一愿意援助中国战机的国家。
李桂丹的四大队在武汉空中激烈作战,以四架战机的微弱损失击落14架敌机,取得了武汉会战首战的胜利,日军陆航也未能成功进入武汉市区投弹。
但是四大队队长李桂丹,分队长吕基淳,以及另外三位飞行员共计五人壮烈牺牲,英勇殉国。“2.18空战大捷”也成为武汉会战中我军首次空战胜利,也是武汉战场上的第一次胜利。战后,武汉市民们举行了盛大的胜利游行,并且对五位烈士进行了祭奠。
但是经过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以及徐州会战的连续消耗,我空军的实力已经损耗的相当的严重了。在武汉大空战的中期,空军对于保卫武汉就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日军陆航也渐渐的获得了持续轰炸武汉市区的机会。
就在这个极为关键的时刻,雷恰科夫以及雷托夫,伊万诺夫等人带领的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来到了武汉,为武汉的空中力量补齐了一大批生力军。1938年4月29日,武汉上空爆发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空中作战,我空军与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共集结了100架战机迎战。
最终我军击落了11架日军歼击机和10架轰炸机,击毙日军50名机组人员,俘虏2人。我军与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共计损失12架战机,5名中苏飞行员壮烈牺牲。而在武汉会战的后期,有更多战机也有着更多作战经验的苏军飞行员其实才是空战主力。
1937年-1938年,苏军共轮换派出2000名飞行员和1000架战机先后帮助中国作战,这也使得中国军队在抗战初期的空中力量几乎不弱于日军,对于中国抗战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
武汉会战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案例,在苏空中力量的帮助下,我军地面部队能够没有后顾之忧。武汉保卫战中,中苏空中力量共计击落62架日机,炸毁击毁18架日机,炸沉日军在长江上的舰艇共计23艘,有效的帮助了武汉会战陆军主力作战。
但是仅仅只是空中力量只能做到阻滞敌军,却不能使得敌军完全停下向武汉推进的脚步,武汉会战最为惨烈恶的地面作战终究还是到来了。
二、垒壁天炉奋大风,屏藩江汉震东瀛。
首先到达武汉的并不是日军,而是数量巨大的中国难民。这些难民来自上海,南京,杭州,济南,甚至是北平和天津。他们或是南逃或是西逃,最终汇聚在武汉这个中国的交通枢纽,最后再决定究竟是继续南逃还是一路向西。
难民们为武汉带来了极其绝望的氛围,但是跟随着难民们一起来到武汉的还有包括老舍在内的大量知识分子,在他们不遗余力的宣传下,抗战宣传逐渐战胜了悲观的氛围,武汉也渐渐摆脱了战前的阴霾。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武汉会战的指挥系统,蒋介石虽然是名义上的领袖。但是武汉会战的直接指挥者却是以陈诚为首的保定系将领团,以陈诚和薛岳这两位保定系的“头牌”之外。新桂系的李宗仁与白崇禧也成为了武汉会战的深度参与者。
1938年6月12日,武汉会战正式打响。日军投入了多达35万人的兵力,包括9个师团,1个旅团,2个支队,2个野战重炮旅团以及海军第三船队及其航空兵团。中方参战部队则共计14个兵团,47个军,120个师,共计100万人以上。
武汉会战绝不仅仅只是爆发在武汉的战斗,而是围绕着武汉城,涉及到安徽,河南,江西,湖北四个省份的超大规模战役。日军的指挥官是臭名昭著的岗村宁次,在他的命令下,日军第11军团从长江一路向西试图直取武汉城区。
而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的万家岭,则是日军向西进攻的必经之路。最先尝试通过此地的是日军106师团,其指挥官是松浦淳六郎中将。此时国军名将薛岳早已在万家岭严阵以待,其作战风格相当野蛮,所部也以凶狠彪悍著称。
薛岳深知中日军队在战斗力上的巨大差距,因此专门为万家岭战役制定了“天炉战法”。所谓的“天炉战法”,就是在作战区构成网状阵地,用伏击、诱击、侧击、截击等方式逐渐消耗敌军的战力和战意,将敌人引诱到决战区域之后,再凭借兵力的优势反击包围,歼灭敌军。
在具体作战中,薛岳先是假意不敌,让日军成功包围了我军的左翼。随后薛岳立刻命令国军第四军对日军实施反包围,双方你来我往,最后是薛岳连续包围了日军三次,终于困住了106师团。
面对我军最后发起的总进攻,106师团不敌,最终被我军全歼。仅仅只有指挥官松浦淳三郎中将以及极少数部队逃出生天,就算是这样松浦淳三郎都险些被击毙。严格来说,106师团不算是被完全全歼了,但是后来日军却取消了106师团的番号,也算是配合了一下国军。
万家岭大捷是抗战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我军全歼日军一整个师团的案例,此战中日军被击毙上万人。我军缴获轻重机枪200挺,步枪数千支,火炮50门。这一战也完全打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幻想,成功为我国工业大转移争取了时间。
三、保卫大武汉!
1938年日军突袭安庆之后,武汉保卫战就已经正式打响。1938年8月9日,延安的街头首次传来了《保卫大武汉!》的歌声,随后这首歌便随着武汉会战的进行传遍了全国的大街小巷,无论是在国统区还是沦陷区都时不时的能够听到这首歌的歌声。
与此同时,我党也开始在武汉展开了紧锣密鼓的宣传工作。武汉市民乃至于难民们都被我党组织了起来,一起在武汉后方大搞生产支援前线抗战。由于武汉军民一心,从1938年6月一直到10月,整整四个月的时间日军始终都未能突破武汉,甚至未能接近武汉城区。
日军也因此不得不转移主攻方向,优先登陆了广州。由于当时国军的主力部队几乎都在参与武汉会战,广州的守备力量严重不足。因此广州战役中国军迅速失利,10月12日日军登陆大亚湾,其仅在1938年10月21日就攻陷了广州,粤汉铁路也被彻底中断。
在此之前,毛泽东,李宗仁以及白崇禧等人一直都在向蒋介石建议,在合适的时候放弃武汉,不应当寻求死守据点的决战,消耗敌人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由于此前南京保卫战的沉痛教训,蒋介石这一次倒是听劝了。
而在广州沦陷之后,继续死守武汉也已经失去了事实上的意义。蒋介石面对这种情况,很快就命令国军撤出武汉,武汉被迅速放弃。10月25日,日军占领汉口,26日占领武昌,27日占领汉阳,武汉保卫战至此宣告结束。
随着日军占领武汉之后,其迅速向西继续推进并于11月12日止步在岳阳。随后中日两军在岳阳一线展开对峙,中日战略相持阶段正式形成。武汉会战是抗战历史上消耗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战果最多,牺牲也是最大的一场战役。
武汉会战中,国军参战的100万人中共有40万伤亡,伤亡率高达40%。而日军同样也不好受,整场战役共计20余万伤亡,伤亡比甚至略高于我军。日军试图通过武汉会战一决胜负的打算,也彻底胎死腹中。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10月25日:中日武汉会战结束.[OL].2006.10.25.
战士报.武汉会战,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转折点.[OL].2015 年/8 月/24 日/第 004 版
《坦克装甲车辆·新军事》.侵华日军阵亡报告——1937~1938年日军阵亡人数考究(下).[OL].2015 年/8 月/24 日/第 004 版
抗战风云.1938年,中国共产党 首提“保卫大武汉”口号..[OL].
陈光文.一寸山河一寸血——武汉会战[J].知识就是力量, 2021.
发布于:天津市